专升本社区是一家为广大升本学子提供全国专升本政策,考试大纲,备考信息,报名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复习资料,升本专业,升本院校等信息的资讯类网站。本网站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的同时为广大学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将严格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收集您的个人信息和需求。承诺在本网站中收集到的您个人信息将受到严格的保护,为了使您能得到优质的服务,仅限于向专升本社区网站总部及您所在地区分校教务人员提供您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电话、就读院校),并承诺将严格保护,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或披露,并确保不对您造成骚扰。 如您选择线上咨询平台上的升本在线服务,即表示您完全知晓并同意上述专升本社区网站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和方式和范围,请填写您的个人信息;如您不同意,您可选择退出本网页,选择其他方式了解升本在线服务。
本网站收集、使用用户信息规则:
1、本网站收集用户信息仅限于结合教育考试院政策,根据所在地区不同,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本网站工作人员对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不向与本机构无关的任何他人提供用户的个人信息。
3、本网站已经并将采取最新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4、本网站加强对机构工作人员对个人信息使用权限的管理,发现违规泄露、散布用户个人信息的,将立即停止传播该信息,并对工作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罚。
5、用户如发现泄露个人身份、散布个人隐私等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网络信息,有权要求本机构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仅限于为广大学员提供更多信息及更优质的服务,仅供用户参考。对于访问者根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2、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无需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责任。
3、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4、本网站若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致函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全国统一来电400-023-1785;全国统一邮箱kf@hlsjy.com。
5、以上声明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专升本社区网站所有。
感谢您信任并使用专升本社区的服务!我们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要求,更新了《用户隐私政策》。 本次更新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信息以及如何存储您的信息。请您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以下条款,特别提醒您应留意本《用户隐私政策》中加粗形式的条款内容。如果您不同意本《用户隐私政策》,您可能无法正常使用我们的产品、服务。
希望您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本《用户隐私政策》,了解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如何收集、使用、存储、处理和保护这些信息,以及我们为您提供的了解、控制这些信息的方式,以便您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并作出适当地选择。
如您使用或继续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表示您同意或/和已征得您的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若您为未成年人)按照本《用户隐私政策》收集、使用、储存、处理和保护您的信息。
本《用户隐私政策》主要向您说明如下信息:
1. 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信息
2. 我们如何存储您的信息
3. 我们如何使用Cookie以及同类技术
4. 我们可能向您发送的信息
5. 您如何了解和控制自己的用户信息
6. 我们如何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7. 本《用户隐私政策》的适用范围
8. 本《用户隐私政策》如何更新
9. 如何与我们联系
1. 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信息
1.1 我们将根据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按照如下方式收集您在使用服务时主动提供的或因为使用服务而产生的信息,用以向您提供服务、优化我们的服务以及保障您的帐户安全。
1.2 您在注册、登录时提供的个人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1) 如您用其他方式注册、登录专升本社区相关产品时,我们会收集手机号码、密码。如您仅需浏览、搜索等功能,您不需要注册或登录,亦无需提供以上信息。如您不提供手机号码,将无法使用我们的服务。
(2) 如您以第三方帐号(如微信等帐号)登录专升本社区相关产品时,我们会收集您第三方帐号的个人信息(包括头像、昵称及您提供的其他信息),您可以在关联登录页面选择是否授权或新建个人信息。 我们和第三方将以去标识化的方式验证,这个过程中我们收集到的验证信息除前述头像、昵称及您提供其他信息外,无法识别特定个人身份的信息。我们需要您确认通过第三方帐号登录前已经在第三方完成实名认证。如您不同意第三方帐号登录,将无法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验证功能,但不影响您使用我们的其他服务。
(3) 我们收集手机号码、微信等帐号是用于为您提供帐号登录服务以及保障您的帐号安全。
1.3 您在产品或服务中主动提供的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1) 如您在个人资料编辑时提供的昵称、头像、性别、学校、地区、报考城市、考试类型、真实姓名、电子邮件、个人简介。这些资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您并为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 如您使用观看视频、直播、试题纠错、使用反馈、课程分享、学习笔记时,我们会收集您通过前述服务所上传或下载的信息,这类信息包括搜索关键字、发布和回复的评论、文字、标签。
(3) 如您使用客服等用户响应功能时,您可能需要提供您的手机号码、QQ号码或您向我们主动提供的其他联系方式,我们收集这些信息是为了核验您的用户身份信息、调查事实、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拒绝提供可能导致您无法使用我们的客服等用户响应功能。我们亦会保存您与我们的客服沟通信息和回复内容。
1.4 我们在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获取的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1.4.1 为保障您正常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维护我们产品和服务的正常运行,改善及优化您的服务体验并保障您的帐号安全,我们会收集您的下述信息:
(1) 日志信息:当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可能会自动收集相关信息并存储为服务日志信息。如登录帐号、IP地址、搜索记录、收听观看记录、网页浏览记录、服务故障信息等。
1.5 我们会根据以上在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获取的信息开展数据分析和研究,改进我们的内容布局和推广效果,为商业决策提供产品或服务支持。
1.6 其他用户分享的信息中含有您的信息及我们的使用方式
如其他用户发布的笔记、回复中可能包含您的信息。我们将无法修改其他用户的信息,如实展示可能包含您的信息。如您认为侵犯您的个人信息,请您通过下述第11条投诉方式和联系方式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1.7 请您理解,我们向您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如果某一功能或服务未在前述说明中且收集了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通过页面提示、交互流程、网站公告等方式另行向您说明信息收集的内容、范围和目的,以征得您的同意。
1.8 关于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的提示
上述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保护您的信息,若您不提供该信息,您可能无法正常使用我们的相关服务,但不影响您使用服务中的其他功能。若您主动提供您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即表示您同意我们按本《隐私政策》所述目的和方式使用您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
2. 我们如何存储您的信息
2.1 存储信息的地点
我们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境内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存储于境内。目前我们不会跨境传输或存储您的个人信息。将来如需跨境传输或存储的,我们会向您告知信息出境的目的、接收方、安全保证措施和安全风险,并征得您的同意。
2.2 存储信息的期限
一般而言,我们仅为实现目的所必需的最短时间内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存储您的个人信息,并在超出个人信息保存期限后对您的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或匿名化处理。但在下列情况下,我们有可能在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更改个人信息的存储时间:
(1) 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为遵守法院判决、裁定或其他法律程序的规定;
(3) 为遵守相关政府机关或法定授权组织的要求;
(4) 为执行相关服务协议或本《隐私政策》、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保护们的客户、我们或我们的关联公司、其他用户或雇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或其他合法权益所合理必需的用途。
(5)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或您另行授权同意的情形。
2.3 存储信息的方式
我们会通过安全技术保护措施存储您的信息,包括本地存储、数据缓存、数据库和服务器日志。
2.4 当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发生停止运营的情形时,我们将采取合适的方式(例如推送通知、站内信、公告等形式)通知您,并在合理的期限内删除或匿名化处理您的个人信息。
3. 我们如何使用Cookie以及同类技术
Cookie 和同类技术是互联网中普遍使用的技术。当您使用专升本社区及相关服务时,我们可能会使用相关技术收集您的信息。我们使用 Cookie 和同类技术主要为了实现以下功能或服务:
3.1 保障产品与服务的安全、高效运转:我们可能会设置认证与保障安全性的 Cookie 或匿名标识符,使我们确认您是否安全登录服务,或者是否遇到盗用、欺诈及其他不法行为。这些技术还会帮助我们改进服务效率,提升登录和响应速度。
3.2 帮助您获得更轻松的访问体验:使用此类技术可以帮助您省去重复您填写个人信息、输入搜索内容的步骤和流程(例如:表单填写)。
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设置拒绝或管理Cookie以及同类技术的使用。但请注意,如果停用Cookie,您可能无法享受最佳的服务体验,某些服务也可能无法正常使用。
4. 我们可能向您发送的信息
4.1 信息推送
您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我们可能向您发送提醒、声音和图标标记,以及电子邮件、短信等其他方式的推送通知。 您可以在设备的设置等相关页面选择取消。
4.2 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公告
我们可能在必要时向您发出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公告。 您可能无法取消这些与产品和服务有关、性质不属于广告的公告。
5. 您如何了解和控制自己的用户信息
5.1 我们将尽一切可能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保证您可以了解、更新和更正自己的注册信息或使用我们的服务时提供的其他用户信息。在了解、更新、更正和删除前述信息时,我们可能会要求您进行身份验证,以保障帐户安全。一般情况下,您可随时修改自己提交的信息,但出于安全性和身份识别的考虑,您可能无法修改注册时提供的某些初始注册信息、验证信息及认证信息。
5.2 如您不希望您的部分信息被我们获取,您可以通过关闭设备权限的方式停止我们获得您的个人信息。您开启下述权限即代表您授权我们可以收集和使用该权限相应的个人信息来为您提供对应服务,您关闭前述权限即代表您取消了授权,我们将不再基于对应权限继续收集和使用相关个人信息,也无法为您提供该权限所对应的服务,但不影响您使用我们的其他服务。但是,您关闭权限的决定不会影响我们此前基于您的授权所进行的信息收集及使用,但您可以通过第5.3条内容删除有关记录:
5.3 在您使用专升本社区期间,为了让您更便捷地控制您的个人信息,我们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中为您提供了相应的操作设置,您可参考下面的指引进行操作。
5.3.1 访问个人信息:
您可以在【个人主页】-【头像】-【编辑资料】进行查询、访问、更正您的头像、昵称、性别、生日、地区、个性签名、兴趣爱好。
6. 我们如何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6.1 为保障您的个人信息安全,我们在合理的安全水平内使用各种安全保护措施来保障您的信息,防止数据遭到未经授权访问、公开披露、使用、修改、损坏或丢失。例如,我们使用加密技术(如SSL)、匿名化处理等手段来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6.2 我们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审批流程和组织确保信息安全。例如,我们严格限制访问信息的人员范围,要求他们遵守保密义务,并进行审查。
6.3 我们鼓励我们的工作人员学习信息安全知识、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并定期或不定期对我们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培训。
6.4 若不幸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事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我们会启动应急预案,阻止安全事件扩大,并及时告知您:安全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可能的影响、我们已采取或将要采取的处置措施、您可自主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建议、对您的补救措施等。我们将及时将事件相关情况以邮件、信函、电话、推送通知等方式告知您,难以逐一告知用户时,我们会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发布公告。同时,我们还将按照监管部门要求,主动上报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情况。
6.5 互联网环境并非百分之百安全,当出现下列非因我们过错而对您的信息造成泄露及由此造成的损害结果,我们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1) 任何由于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发作、因政府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之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
(2) 在使用专升本社区的过程中链接到其它网站或因接受来自第三方的服务所造成之个人资料泄露及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
(3)如您在使用专升本社区(例如笔记、评论等)的过程中主动公开、上传、发布或向第三方提供您的个人信息的,其他用户可能会收集您的个人信息。
7. 本《用户隐私政策》的适用范围
7.1 我们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均适用本《用户隐私政策》。但某些产品或服务可能会有其特定的隐私政策适用条款,该特定隐私政策适用条款更具体地说明我们在该产品或服务中如何处理您的个人信息。除非有特殊说明,若本《用户隐私政策》与该特定产品或服务的隐私政策适用条款有不一致之处,请以该特定隐私政策适用条款为准。
7.2 请您注意,本《用户隐私政策》不适用由其他公司或个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如果您使用第三方的产品或服务,须受该第三方的隐私政策而非本《用户隐私政策》)约束,您需要仔细阅读其政策内容。
7.3 本《用户隐私政策》为《用户服务协议》及相关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用户隐私政策》内的名词定义参照《用户用户服务协议》,适用于专升本社区相关服务。
8. 本《用户隐私政策》如何更新
8.1 随着我们的服务范围扩大,我们可能适时更新本《用户隐私政策》的条款,更新内容构成本《用户隐私政策》的一部分。如更新后的《用户隐私政策》导致您的权利发生实质改变,我们将在更新前通过显著位置提示或以其他方式通知您,为避免您不能及时获知更新,请您经常阅读本《用户隐私政策》。
8.2 无论何种方式,若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即表示同意受更新后的《用户隐私政策》约束。
8.3 更新后的《用户隐私政策》将以更新日期为生效日期,并取代之前的《用户隐私政策》。
9. 如何与我们联系
若您对本《用户隐私政策》有问题、意见、建议,或者与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的投诉、举报,您可以通过全国统一来电400-023-1785;全国统一邮箱kf@hlsjy.com等方式与我们进行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函件并验证您的用户身份后尽快予以回复。
考试大纲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因为考试的题型基本来源于考试大纲中,为了帮助到大家安心备考,以下是来源于网上,由湖南专升本社区整理出的2021年湘南学院专升本《现代汉语》课程考试大纲。
《现代汉语》课程考试大纲
(2021年专升本)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本课程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理解,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正确地使用它们;掌握,指学生能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它们进行分析。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了解: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2)理解:七大方言区。
(3)掌握: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现代汉语的特点。
具体知识点:
第一节 现代汉语的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含义
狭义的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广义的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其中主要区别在语音方面。
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音节整齐简洁,有声调。
2.词汇方面。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同音语素多。
语法方面。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词类和句子成分关系复杂,拥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一、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根据汉语的发展规律,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普通话的词汇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为基础。
普通话的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推广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
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项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它确立了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范围。
第二章 语音
(1)了解:语音的性质;《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
(2)理解:语音的基本概念;声母的分类;韵母的分类;普通话的声调。
(3)掌握:音节的结构分析;拼写规则;“一”、“七”、“八”、“不”的变调;上声变调;四呼;声母描写;单元音韵母的描写;声韵的配合规律。
具体知识点: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是声音和意义的统一体。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1、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2、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
3、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震动时间持续的久暂。
4、音色:也叫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它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1、肺和气管。
2、喉头和声带
3、口腔和鼻腔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它的本质属性。语音表达一定的意义,语音具有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突出表现在声音和意义的联系时社会约定俗成的,也就是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
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二、语音单位
(一)音素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根据发音原理的不同,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辅音:又叫子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元音:又叫母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辅音与元音的区别:
1、辅音:气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元音:气流不受阻碍。
2、辅音: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元音:发音部位保持均衡紧张状态。
3、辅音:气流较强;元音:气流较弱。
4、辅音: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元音声带振动,声音响亮。
(二)音节
音节是语音结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
(三)音位及音素的关系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一个音位可以只包括一个音素,也可以包含几个音素。
音位变体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凡是互补的音素可以归为一个音位。
(四)声、韵、调
按照传统音韵学的分析方法,把一个音节分析为声母和韵母和声调。
声母:指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的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22个。
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声调: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的音高变化,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三、记音符号
语音的标记,是指用一定的符号形式把语音标写记录下来,以便于语音的学习和研究。标记语音的符号叫记音符号,其中能逐一标记音素的符号又叫音标。常用的记录汉语语音的符号有汉语拼音字母和国际音标两种。
(一)《汉语拼音方案》
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字母表;二、声母表;三、韵母表;四、声调符号;五、隔音符号。
(二)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是用来记录各民族语言的语音的。国际音标的形体是以拉丁字母的小写印刷体为基础,并用大写、草体、合体、倒排、变形、增添附加符号等办法加以补充,符号多,是研究、对比不同语言和方言必不可少的标音工具。
国际音标:一音一符,一符一音(拉丁字母)。记音有严式、宽式之分。
第二节 辅音和声母
一、辅音的发音
(一)发音部位
1双唇音;2唇齿音;3舌尖前音;4舌尖中音;5、舌尖后音;6舌面音;7舌根音。
(二)发音方法
1、阻碍的方式
①塞音②擦音③塞擦音④鼻音⑤边音
2、声带是否振动
①清音②浊音
3、气流的强弱
①送气音②不送气音
二、声母的发音
普通话声母22个,其中辅音声母21个,零声母1个。
声母发音的描写
b 双唇、不送气、清 、塞音。
p 双唇、送气、清 、塞音。
m双唇、浊、鼻音。
f 唇齿、清、擦音。
z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s舌尖前、清、擦音。
d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n舌尖中、浊、鼻音。
l舌尖中、浊、边音。
zh 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sh舌尖后、清、擦音。
r舌尖后、浊、擦音。
j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q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
x舌面前、清、擦音。
g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
k舌面后、送气、清、塞音。
h舌面后、清、擦音。
三、声母的辨正
1、zh、ch、sh、与z、c、s
2、zh、ch、sh与j、q、x
f与h
4、n与l
第三节 元音与韵母
一、元音的发音
普通话的元音分为单元音(10个)和复元音(13个)两类。
(一)单元音的发音
①舌面元音
决定因素: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唇形的圆展。
a[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o[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e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ê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ü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②舌尖元音
舌尖前元音:-i[前]: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舌尖后元音:-i[后]: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③卷舌元音
er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二)复元音
前响复韵母:ai、ei、ao、ou四个。
中响:iao、uei、uai、iou四个。
后响:ia、ie、ua、uo、üe五个。
二、韵母的发音
普通话有39个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加鼻辅音构成。
韵母按结构可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三类。
韵母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可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普通话共有16个带鼻韵母。鼻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可分两类:
1、带舌尖中浊鼻音韵尾-n的:an、en、in、ün、ian、uen、uan、üan
2、带舌根浊鼻音韵尾-ng的:ang、eng、ing、ong、uang、iang、iong、ueng
三、韵母的结构
1、韵母的结构可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
2、音节结构分析。
四、韵母辨正
1、-n尾与-ng尾韵母
2、齐齿呼与撮口呼韵母。
3、o—e
第四节 声调
一、声调的含义
声调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二、调值与调类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三、普通话的声调
阴平 第一声 高平调 55调
阳平 第二声 高升调 35调
上声 第三声 降升调 214调
去声 第四声 全降调 51调
第五节 音 节
一、音节的结构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节结构为:声母 + 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
音节结构分析:
“广guǎng”:g是声母,u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声调是上声。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的特点:
第一,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来拼写。第二,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第三,音节可以没有辅音。第四,韵腹和声调必不可少。
二、声韵的配合规律
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的配合是有一定得规律的,主要表现在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四呼的关系上。
1、双唇音能和开口呼、齐齿呼配合,与合口呼只限u,不能和撮口呼韵母相拼。
2、唇齿音f能与开口呼配合,与合口呼只限u,不与齐齿呼、撮口呼配合。
3、舌尖中音d、t不与撮口呼相拼,n、l能与四呼相拼。
4、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不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5、舌面音只与齐齿呼、撮口呼相拼。
6、在全部声母中,唇齿音配合的韵母范围最窄,四呼都能相拼的是舌尖中音n、l和零声母。韵母中,开口呼配合声母最多,撮口呼则最少。
三、拼写的规则
1、y、w的使用。
2、隔音符号的使用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为了避免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就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3、省写。iou、uei、uen的省写;ü上两点的省略。
4、音节连写和大写。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与词一般分写。句子或诗行开头的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和专用短语中的每个词开头字母要大写。标题中的字母可全部大写,也可以每个词开头的字母大写,有时可以省略声调符号。
第六节 音变
一、变调
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而与单字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
(一)“一”、“七”、“八”、“不”的变调
1、“一”、“不”的变调
①“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念原调。
②在去声前,一律变阳平。
③在非去声前,“一”变去声,“不”仍读去声。
④“一”、“不”嵌在相同动词中间或肯定否定连用时,变轻声。
2、“七”、“八”的变调
“七”、“八”在去声前可以变成阳平,其余场合念原调阴平。
(二)上声的变调
单念或在词语的末尾的时候,上声声调不变。
1、上声+上声 → 阳平+上声
2、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
二、轻声
1、定义:轻声并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即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
轻声是一种弱化音节,它失去原调,甚至声母或韵母也随之发生变化。
2、轻声词
一般地说,新词、科学术语没有轻声音节,口语中的常用字才有读轻声音节的。读轻声的有:语气助词、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虚语素、方位词、趋向动词、重叠动词、名词“一、不”在中间的。这些都有规律可循,需注意的是一部分双音节的单纯词和习惯轻声词,需要强记。
3、轻声的作用:区别词性;区别词义。
三、儿化
1、定义: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r”在这不是独立的音素,而只表示卷舌动作。
2、“儿化”的规律。
3、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区别词性;有助于表达某种感情色彩。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三章 文字
(1)了解:文字的性质与分类;汉字的特点。
(2)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的标准化。
。
(3)掌握:汉字的构造方法;汉字结构单位。
具体知识点:
第一节 文字概说
一、汉字的历史
(一)汉字起源说
1、结绳说
2、刻契说
3、八卦说
4、图画说
5、仓颉造字说
(二)汉字的产生
二、汉字的性质
(一)文字的性质与分类
1、文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的,是人类过渡到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功能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就本体论,文字是形、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就形态特点论,文字是书写性、线条式的符号系统。
2、世界上的文字基本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表音文字,如拉丁文、斯拉夫文和日文等。表音文字是用几十个符号(字母)来表示一种语言里有限的音位或音节,一般是一个符号代表一个特定的音,语言中所有词语都有这几十个符号拼合而成。人们只要掌握了字母的读音及拼写规则,即可读出词语的实际音来;一类是表意文字,如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巴比伦的丁头字以及汉字。表意文字则是用大量的表意符号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词,这些符号本身不能显示词语的读音信息。
(二)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1、汉字的性质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2、汉字的特点
(1)汉字记录的是汉语的单音节语素。
(2)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有一定的理据。
古代汉字图画性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字可以见形知义,现代汉字的符号性加强,理据性有所削弱,但仍有不少汉字的字形构造与字义之间存在联系。
(3)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4)汉字是方块形文字。
(5)汉字不实行分词连写。
(6)汉字结构复杂。
三、汉字的作用
1、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科技成果。
2、汉字为人们跨时空交际提供了便利。
3、汉字对汉语的发展和规范化产生积极影响。
4、汉字被一些邻国借用,形成了特有的汉字文化圈。
5、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汉字的应用领域,预示着汉字还将长时间为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服务。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1、甲骨文
2、金文
3、篆书
4、隶书
5.楷书
6.草书和行书
二、现代汉字的形体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
(一)笔画
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和线叫一笔或一画。
1、笔画的类型
五种基本笔画:横(含提)、竖、撇、点(含捺)、折。前四种是单一笔画,后一种是复合笔画,复合笔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
2、笔画的组合方式
现代汉字的笔画组合有3种方式:相离、相接、相交。
(二)部件
部件是由笔画构成的高一级的构字单位,也是合体字的基本构形单位。也叫偏旁。
1、部件的分类
(1)成字部件和不成字部件。
(2)单一部件和复合部件。
(3)一级部件、二级部件、三级部件等。
2、部件的组合方式
由一部分构成的字叫“独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偏旁组成的叫“合体字”。“独体字”一般不能再分析出有意义或表音的形体单位。各种合体字的部件的组合如下:
左右:明、江、
左中右:湘、倒
上下:岩、想
上中下:器、竞
半包围:闪、医
全包围:国、田
品字形:众、品、晶
穿插:爽、噩
3、部首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部首与部件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并非所有的部首都由部件充当,也不是所有的部件都能成为部首。部件与部首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三)笔顺
笔顺指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坚(十);先撇后捺(人);先横后撇(万);从上到下( 芳 );从左到右( 汉 );从外到内( 月 );从外到内后封口(回);先中间后两边(小)。
标准:《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二、汉字的构造方法
汉字的构造方法也叫造字法。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用"六书"来分析汉字的构造。"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实际上,后两种并不是严格意义的造字法,只能看作用字法。
(一)传统的造字法
1、象形
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最原始的汉字应当是象形的。
2、指事
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符号的造字法。
象形、指事都是独体字,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象形字重在象原物之形。
3、会意
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偏旁的意义会合成新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4、形声
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形符)和表示字音的偏旁(声符)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形旁和声旁的部位: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
(二)现代汉字的构造
1、现代汉字是对古代汉字的继承和发展。
2、形旁的作用和局限性。形旁的作用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形旁的表意功能有很大的局限性。
3、声旁的作用和局限性 。声旁表示读音,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完全相同,有些虽不完全相同,但也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它们读音的特点可以帮助区别形似字。声旁也有局限性,首先,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还有的声旁在不同的形声字中表示多种读音。其次,有的声旁不容易分辨出来,省声字亦然。再次,有些声旁现在一般人不知道它的读音。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的整理
(一)简化笔画
1、汉字简化的必要性
(1)汉字难写难记难用。
(2)简化符合汉字发展的总趋势。
2、汉字简化的方针
(1)约定俗成。
(2)稳步前进。
3、简化的方法
(1)简化部件。
(2)同音代替。
(3)草书楷化。
(4)换用简单的符号。
(5)保留特征或轮廓。
(6)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二)精简字数
1、精简字数的原则
(1)从俗原则。
(2)从简原则。
(3)一般取左右结构。
2、精简字数的重要文件
三、汉字的标准化
(一)定量:是规范现代汉字的用字数量。
(二)定形:是规定现代汉字的标准字形。
(三)定音:制定现代汉字的标准读音。
(四)定序:规定现代汉字的排列顺序。
第四章 词 汇
(1)了解:词汇的基本概念;词义的性质。
(2)理解:语素的类别;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熟语的特点和分类;义项的分类;词义的构成。
(3)掌握:合成词的类型;近义词的辨析;多义词与同形同音词的区别;词义的发展演变。
具体知识点:
第一节 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
一、词汇
1、词汇是什么?
词汇又称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二、词汇单位
词汇单位有三级:语素、词、固定短语和略语。
(一)语素
1、语素的定义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基础。
2、语素的分类
(1)根据音节:单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
只有一个音节的语素是单音节语素,如“天、地、人、一、说、美”。汉语中单音节语素与绝大多数。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语素是多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一般是连绵词、叠音词或译音词,如“蝴蝶、奶奶、坦克”;三音节以上的多音节语素,绝大多数是译音词,如“巧克力、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英特纳维耐尔”等。
(2)根据意义:单义语素,多义语素。
只有一项意义的语素是单义语素,如“镭、氢、砰、芭蕾……”。
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意义的语素是多义语素。汉语中多义语素大都是常用语素,是较为活跃的语素。如:“花”在字典中有许多义项:①形状像花的;②花样; ③虚伪的; ④模糊不清; ⑤用掉。
(3)根据构词能力:自由语素,粘着语素。
自由语素(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自由语素,许多自由语素也能与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如:地、牛、火、水。
粘着语素(不成词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同别其他语素构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叫做不自由语素。如:阿(哥)、(胖)子。
(4)从语素在合成词中位置看,可分为定位语素(词缀)和不定位语素(词根)。
在合成词中只有一种位置,要么在别的语素之前,要么在别的语素之后,这样的语素称为定位语素,如“第一”的“第”、“桌子”的“子”。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可以在别的语素的前面,也可以在后面,这样的语素称为不定位语素,如“水”,可以出现在“水稻、水分、水货……”等词中,也有出现在“油水、开水、墨水……”等词中,位置可前可后,所以是不定位语素。
(二)词
1、词的定义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词的判定
(1)可以单说。
(2)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3)剩余单位,可以单独起语法作用。在提取能单说的最小的意义单位之后分离出来不能单说但能单用的也是词。
3.语素和词的区别与联系
4.短语和词的区别
(三)短语
1、定义
短语是词的语法组合。短语有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等类型。
固定短语是词和词的固定组合,从形式到意义是整体使用的,不能随便更换,其功能相当于词。
自由短语是根据表意需要将词和词做临时组合。
2、分类
(1)专名(专名短语)
(2)熟语 是久经沿用的基本定型的固定短语。
①成语:杯弓蛇影;②惯用语:开倒车; ③歇后语; ④谚语。
(四)略语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其功能相当于词,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机制。
1、简称
简称本来是全称的临时替代,在正式场合往往要用全称。大都是选取名称中有代表性的语素或词,大体有下列几种方式:
(1)提取式
①只取每一个词的前一个语素或后一个语素。
②取前一个词的前一个语素和后一个词的后一个语素。
③提取有代表性语素、词或音节。
(2)共用式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结构共用一个语素。
(3)提取共用式。
2、数词略语(标数式)
(1)取并列结构中的相同语素作代表,然后标数。如:通航、通邮、通商——三通
(2)将并列事物的共同属性找出来,然后标数。如:蚊子、苍蝇、臭虫、老鼠——四害
三、构词类型
(一)词的结构单位:词根和词缀。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1.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单音节的单纯词:天 江
多音节的单纯词:
(1)联绵词 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双声: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联绵词。如:仿佛
叠韵:指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的联绵词。如:从容
其他: 蝴蝶 芙蓉
(2)叠音词 由两个相同的音素相叠而构成。如:猩猩 姥姥
(3)音译的外来词:葡萄 咖啡
2、合成词: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1)复合式
由两个或以上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看,有五种类型:
A、联合型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
a.途径 价值 关闭 b.骨肉 领袖 方圆 c.国家 忘记 动静
a组合成词,两个词根的意义并列,可以互相说明。b 组合成词,两个词根结合起来后产生新的意义,c组合成词,两个词根组合成词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这种合成词又称“偏义词”。
B.偏正型。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
人流 气功 密植 游击 火红 雪亮
C.补充型。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
a.提高 说服 推翻 b.车辆 书本 马匹
a组合成词,前一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
b组合成词,前一词根表示事物,后一词根表示事物的单位。
D、动宾型
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又叫支配式。
司令 美容 管家 达标
E、主谓型
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又叫陈述式。
地震 月亮 年终
(2)重叠式:姐姐 爸爸
“重叠式”和“叠音词”的区别:“重叠式”单独一个音节也可构成词,(如:姐姐 —— 姐 )“叠音词”不然。
(3)附加式
由一个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和一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缀构成。
A、词缀+词根 老 —— 老虎 阿——阿姨
B.词根+词缀 性——党性 阶级性 原则性
此外还有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结合的。红通通 绿油油
词缀是由词根演化来的,在形式上,有的和词根相同,须注意区别。例如:帘子/莲子 年老/老王 石头/头脑
3、合成词的层次性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
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负载的信息内容。词包含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词的意义方面即词义。
(一)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二)词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
(三)词义的模糊性和明确性
(四)词义的民族性
二、词义的构成
词的词汇意义包含两个部分: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
(一)理性义:
词义的核心部分,词义中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即在词义中反映出来的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成果的那一部分内容,相当于“概念的内涵”,也叫做核心意义,或概念义。
(二)色彩义:
词义的附加部分。它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1、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有些词义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这样的词称做“褒义词”。
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贬义色彩,这样的词叫做“贬义词”。
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它们是中性词。
2、语体色彩:书面语体色彩,口语语体色彩。
具有书面语色彩的,比较典雅、庄重、严密。如:吝啬、闲谈、相貌。
具有口语色彩的,通俗易懂,明快自然,较有生活气息。如:小气、日头、聊天。
3、形象色彩:形态,动态,颜色,声音。
视觉形象:金钱豹 丁字步 喇叭裤
听觉形象:笑哈哈 哗啦啦 啧啧
嗅觉形象:香喷喷 臭烘烘 辣丝丝
动感形象:晃荡 抽噎 哆嗦
4、地域色彩,行业色彩,时代色彩,搭配色彩等
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
一、义项
(一)什么是义项
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一般而言,词的一个理性意义即为一个义项。除单义词外,语言中其他词都是多义词,都有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义项。
(二)义项的分类
一个词有几个义项,这几个义项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其中至少有一个义项是最重要的,别的义项一般是由这个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来的。前者叫做基本义,后者叫做转义。基本义是对转义而言的,并不一定都是词源学上说的原始意义。
按照词的义项在共时和历时词义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义项可分为以下三类:
1、本义:词的原始意义,一般只指最早的文献意义。
2、基本义:最常用、最核心的义项。
3、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词的转义主要由引申和比喻两种途径产生。
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1)引申义:即在本义或基本义的基础上推演发展出来的意义。就是通过事物的相关性联系产生的意义。
例如:笔杆子:笔的手抓部分——笔——能写文章的人
(2)比喻义:即借用词的一个义项来喻指与之无关的事物。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它源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例如: “口”的比喻义有:1)关隘:西口、腊子口;2)容器与外界的相通之处:瓶口;3)出入通行的地方:路口。
(三)单义词和多义词
词根据义项的多少可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2、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互关联的义项。它在词典中有多个义项,义项之间互相联系。如:浅 本义指深度小,引申有“短暂”(如“相处日浅”)、“淡薄”(“浅颜色”)等意义。包含的义项虽互不相同,但也是互相联系的。
(四)同音词
1、定义
声、韵、调都相同的词是同音词。同音词约占汉语词汇总量的10%,其最大的特点是语音相同而语义无关。
2、分类:
(1)异形同音词: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如:公事——公式——工事。
(2)同形同音词:书写形式相同的同音词。如: 会:① 开会了;② 会写字。
3、同音词的作用
(1)消极:混淆视听,妨碍理解。
(2)积极:构成谐音双关。
二、义素
(一)什么是义素
义素是词义构成的最小意义单位,是词义的区别特征,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二)义素分析
例: 男人 —— [+男性+成年+人]
女人 —— [-男性+成年+人]
女孩 —— [-男性-成年+人]
第四节 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一、语义场
(一)什么是语义场
语义场是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形成的集合体。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些某些词义与另一些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人们根据这些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把词义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词汇场)。所以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的共同义素,表明它们同属一个语义场,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
共同义素表明词义之间的联系,区别义素表示各词之间的区别,由此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有关的词义。当然,这里的“共同”和“区别”都是相对的。
(二)语义场的性质
1、 层次性
2、系统性
3、相对性
(三)语义场的类型
1、类属义场
2、顺序义场
3、关系义场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一)同义义场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同义义场,义场中的词叫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组词,互为同义词。
一般把同义词分为两大类:等义词、近义词。
1、等义词
等义词是意义完全相同,所指对象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中都能替换的一组词。也称之为“绝对同义词。
2、近义词
意义大同小异,或者意义相同但附属色彩、用法、功能等不同的一组词,是近义词,也称“相对同义词”或“条件同义词”。这种词,由于互相之间存在种种细微差别,应用时不能任意相互替换,若换用,就会发生语义上的、色彩上的一定变化。狭义的同义词仅指此类,广义的同义词则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
(二)同义词的差别
1、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1)意义的轻重
(2)范围的大小
(3)个体与集体的不同
(4)侧重点不同。
2、色彩方面的差别
(1)感情色彩不同
(2)语体色彩不同
3、用法上的差异
(1)组合词语不同。
(2)适用对象不同。
(3)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
(三)同义词的作用
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一)反义义场: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是反义词。构成反义的两个词必须属于同一意义范畴,因此,反义词既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的。
(二)反义义场的类型
1、互补反义义场
处于互补语义场的反义词,肯定A必否定B,肯定B必否定A。同时,否定A,就必肯定B,否定B,必肯定A。两者中间不容许有非A非B的第三者存在。如:死—活、有—无。
2、极性反义义场
处于这种语义场的反义词,肯定A,就否定B,肯定B就否定A,但否定A不一定就肯定B,否定B也不一定肯定A,因为还有C、D、E等其他意义存在的可能。如:大—小、高—低。
(三)反义词的作用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一)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
1、上下文语境
“上下文”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凡出现在某词之前的词、语句都是该词的上文,出现在后的都是下文。但是最重要的上下文却是跟该词处于同一句子中的其他的词或短语。
2、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二)解释词义要根据该词所出现的语境
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1、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2、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3、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4、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它包含的词比较少,却很重要,主要是一些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和人类生产、生活方面的词。它是全民族使用最多、日常交际最必需、为全民所共同理解的词的总和。
1、稳固性
2、全民性
3、常用性
4、能产性
(二)一般词汇
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是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的特点是没有基本词汇那样强的稳固性、全民性、能产性但却有很大的灵活性。一般词汇是经济变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新词在产生,一些旧词在消亡,在社会急剧发展时期更是这样。社会的急剧发展,在语言中首先反映在一般词汇上。新词总是先进入一般词汇,然后有一部分可能进入基本词汇。一般词汇数量多,不一定为全民族的成员所普遍掌握。
现代汉语一般词汇包含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
二、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
(一)古语词
古语包括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它们来源于古代文言著作。
(二)方言词
方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方言词指各种方言里的词,狭义的方言词指从方言里吸收进普通话的词。
(三)外来词
也叫借词,从外族的语言词汇中吸收进普通话词汇中的词。
外来词有以下几种类型:
1、音译外来词
照着外语词的声音转写过来的,一般叫音译词。
2、音意兼译外来词。
3、半音意半译外来词
把一个外来词分成两半,一半音译,一半意译。
4、音译加意译外来词
整个词音译之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
5、字母外来词
直接用外文字母(简称)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
6、仿译词
保留外语词的形态结构和内部形式不变,用自己的语言材料逐字翻译。
7、借形词
借用日语中的汉字,但不读日语读音而读汉字音,用日语中的意义。
三、行业语、隐语
(一)行业语
行业词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词语,。
(二)隐语
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的一种只有内部人懂得的特殊用语。
第七节 熟语
熟语是语言中定型的词组和句子,一般指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也叫固定结构、固定词组。
一、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一)成语的特征
1、长期习用,结构定型,具有凝固性。
2、意义具有整体性、确定性,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
(二)成语的来源
历史故事
古代寓言
神话传说
古典诗文
(三)成语的构造
二、惯用语
惯用语是人们口头使用的短小定型的,意义有所引申的习惯用语,大都是三字格结构的动宾短语,与成语相比,惯用语口语色彩浓郁,含义单纯,结构相对松散,可以插入定语和补语等成分。
如:开后门 跑龙套 泼冷水 碰钉子 穿小鞋 戴高帽 敲竹杠 开小差 开夜车 喝西北风 钻牛角尖 坐冷板凳 打退堂鼓 捅马蜂窝
三、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乎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两部分只有间歇,所以叫歇后语。结构相对固定,来自民间,具有口语特色,形象、风趣。可以临时创造。
构成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是一个意思采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前部分为“譬”,即用事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后部分为“解”,即用判断、评议、推理等对前部分加以解释,后部分是真意所在。
1、喻意歇后语
歇后语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对前部分的解释、说明是从意义出发。
2、谐音歇后语
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四、谚语
谚语是一种“现成话”,和惯用语、俗语很相近,谚语多是推断某条道理、经验,惯用语多是描述某种情状、性质;谚语多是整句,表现为韵语或短句的形式,惯用语多是残句。如:便宜无好货;万事开头难;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
(二)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三)词义的演变途径
1、词义的扩大 扩大旧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2、词义的缩小 就是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3、词义的转移 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
二、词汇的规范
第五章 语 法
(1)了解:语法的基本概念;语法的性质;汉语词类的划分;词的语法特征。
(2)理解:词性的识别;短语类型的识别;句法成分识别;单句句型和句类;复句的意义类型。
(3)掌握: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分;介词和连词的区分;介词和动词的区分;助词和语气词的区分;复杂短语和多义短语的分析;几种常用句式的辨析;多重复句的分析;单句、复句和紧缩句的区分;常见的句法失误。
具体知识点:
第一节 语法的概述
一、语法的定义
语法是语言的的组合法则,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二、语法的内容
传统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
词法研究词的分类、词的构成、形态变化。
句法研究句法中的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分类。
三、语法和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语法的两个含义
1“语法规则”本身。
2语法学或语法著作。
语法是唯一的,客观的; 语法学是多个,主观的。
四、语法的特点
1.抽象性
2.稳固性
3.民族性
五、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和句子。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构词单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子是使用单位,是动态单位;语素、词和短语是备用单位,静态单位。
六、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子结构的组成部分。有八种一般的句法成分:主语和谓语,动语和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相应的中心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动语:是支配、关涉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在前,表示动作行为;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在后,表示人、物或事情。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词类(上)
一、划分词类的依据
(一)词类含义
词类是词在语法性质上的分类。
(二)划分依据
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词的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形态和意义是参考参考依据。
二、实词
根据词的语法特点和词的意义,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充担句法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一般能够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一般不表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基本作用是在短语或句子中作某种语法意义或语法关系。
(一)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
1.分类
(1)普通名词(2)专有名词(3)时间名词(4)处所名词(5)方位名词
2.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多数能作定语。
〈2〉一般能同数量短语组合,但不能同数量短语直接组合。
(3)一般不能同副词组合。
(4)能直接用在介词后面,一起组成介词短语。
(5)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
(6)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二)动词
表示人或事物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的词。
1.分类
(1)动作动词
(2)心理活动动词
(3)存在变化消失动词
(4)判断动词
(5)趋向动词
(6)能愿动词
(7)形式动词
2.语法特征
(1)多数能带宾语,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2)能同副词组合,但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心理活动动词、能愿动词里例外。
(3)多数能带“着”“了”“过”。
(4)有些动作动词能重叠,重叠后表示“短暂”“尝试”“反复多次”等。双音节重叠式是ABAB。
(三)形容词
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1.分类
(1)性质形容词
(2)状态形容词
2.语法特征
(1)经常作定语和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2)不能带宾语。
(3)可同副词组合,大多数可受程度副词修饰。本身已表示程度意义的形容词,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的附加意义表示程度加深、适中、可爱、贬义等。双音节主要重叠方式有AABB。
(四)区别词
1.区别词的意义
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的作用。
2.语法特征
(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性短语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2)不能单独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后或者成对对比时可作主谓宾语。
(3)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3.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分
同:都能作定语。
异:(1)形容词能作定语、谓语、状语、补语,区别词只能作定语。(2)形容词前能加“不”,区别词不能。
(五)数词
1.数词的意义和分类
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
2.语法特征
(1)常与量词结合在一起运用,构成数量短语,一般不同名词直接组合。
(2)数量短语常用作定语、补语、状语。
3.“二”“两”的用法
(1)序数用“二”,不用“两”。
(2)分序数用“二”,不用“两”。
(3)常用量词“个”“种”“只”等,用“两”,不用“二”。
(4)“两”表示概数,“二”表示确定的数目。
4.数目的增加和减少的表示法
数目增加可用分数,也可用倍数。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六)量词
1.量词的意义和分类
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单位的词,与数词一起常作定语。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词,与数词一起常作补语。
2.语法特征
(1)经常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量词同指示代词组合构成指量短语。
(2)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逐一”或“多”的意思。重叠后能作主语、定语、状语、谓语。
(七)副词
1.副词的意义和分类
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表示程度、表示范围、表示时间频率、表示处所、表示情态方式、表示肯定否定、表示语气和表示关联。
2.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可作补语。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的确、当然”等在省略句中可以。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
3.副词与形容词的区分。
同:都能作状语。
异:副词一般只作状语,形容词还可作谓语、定语等其他句法成分。
4.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的区分。
同:都能作状语。
异:副词一般只作状语,时间名词还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等其他句法成分。
(八) 代词
1.代词的意义和分类
代词是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2)疑问代词。表示疑问的代词。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和事物的词。
2.代词的活用
A、任指。疑问代词不用来表示疑问,而用来强调任何人或任何事物。
B、虚指。指不确定的指代。
(1)疑问代词不用来表示疑问,用来指不确定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2)人称代词“你”“我”的连用,指示代词“这”“那”的连用也可指不确定的指代,表虚指。
(九)拟声词
摹拟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如:“叮咚、哗啦、叮当、轰隆隆、噼里啪啦”
可采用多种叠用方式,可作作多种句法成分。
(十)叹词
表示某种感叹、呼唤、应答声音的词。如:“唉、哦、哎哟、喂、嗯”
能作独立语,或独立成句。独立在句子之外,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
第三节 词类(下)
一、虚词
虚词的共同特点:1、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2、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3、不能重叠。这些都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一)介词
1.介词的含义
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头,共同构成介宾短语,整体主要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标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等。
2.语法特点
(1)用名词前面组成介词短语。
(2)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只有与其他词语组成介宾短语
后才能,常作状语,有些能作补语和定语,但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3.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介词不能。
他在家里。(动词) 他在家里休息。(介词)
(二)连词
1.连词的含义
用来连接词、短语、句子的词,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用。具有双向或多向性。
2.“和”“同”“跟”类连词、介词的区分
A、连词连接的词语表示联合关系,一般可以互换位置而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前后两个名词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不能互换位置。
B、介词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前不能出现状语。
C、连词可以略去,改成逗号;介词不能。
(三)助词
1.助词的含义
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
2.分类
(1)结构助词。用来标明词语间的结构关系。“的、地、得”——定状补的标志。
(2)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于哪一个点或哪一段上。
“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
“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完成。即已经成为事实。
“过”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
(3)比况助词。附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比喻。“似的、一样、一般”。
(4)其它助词
所:用在动词前,如“所见”“所想”。
给:用在动词前表被动、强调。如 “杯子给打碎了”;“这事你给记着点”。
连:用在名词性、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语前面,与“也、都、还”相呼应,组成“连……也(都、还)……”格式,表隐含比较。如:“连我也不知道”;“连吃都不够”。
(四)语气词
1.语气词的含义
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2.分类
(1)表陈述语气。
(2)疑问语气
(3)感叹语气
(4)祈使语气
3. “的”:结构助词与语气词的区分
A、“的”后能否添上相应的名词。能添,是“的”字短语,“的”是结构助词;否则,可能是语气词。
语气词在句末,在句中,肯定不是语气词。
B、可去掉“的”,基本意义不变,是语气词;基本意义变的,是结构助词。
C、对于有“是……的”句子,可看加否定词位置。否定词能加在“是”前的,“的”是结构助词;否定词只能加在“是”后的,“的”是语气助词。如:
3.“了”: 语气词与时态助词的区分
A、在句中的“了”,不是语气词,语气词在句末。
B、结构助词附在动词、形容词之后。
C、“了”既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又处在句子末尾,既表语气,
又表动态。
二、词类小结
(一)词类与语法成分
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汉语主要实词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二)兼类和活用
1、兼类 :有些词同时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特征。
科学→他学科学(名词)
→这方法科学(形容词)
2、活用:有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特点。如果某词只是偶然的暂时具备两种以上的语法特征,那是活用。也就是说,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一乙类词的语法特点。
你这人太自由主义了。名词→ 形容词
三、词类的误用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二)数词、量词的误用
(三)副词的误用
(四)代词的误用
(五)介词的误用
(六)连词的误用
(七)助词的误用
第四节 短语
一、短语的含义
短语也称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表示一定关系的语言单位。短语是意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大于词而小于句子的语法单位,在现代汉语句法中占有地位。短语的结构与句子的结构基本一致,掌握了短语的结构,也就掌握了句子的结构。多数短语带上语调,就可以成句。在现代汉语中,词和词构成短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语序直接组合成功的短语,另一种是虚词连接。用不用虚词,用不同的虚词,结构和意义不同,
二、短语的类型
(一)结构类型
1.联合短语
2.偏正短语
(1)定中短语
(2)状中短语
3.动宾短语
4.中补短语
5.主谓短语
6.复指(同位)短语
复指短语和联合短语的区别。
A、复指短语指同一事物,联合短语指不同的事物。
B、复指短语各项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联合短语不仅有名词性的,还有谓词性的。
C、复指短语中间不能加连词或停顿,而联合短语则可。
7.连谓短语
8.兼语短语
9.方位短语
10.介词短语
11.的字短语
12.比况短语
13.所字短语
此外,还有数量短语、 指量短语、能愿短语、趋向短语。“的”字短语 比况短语、“所”字短语都属助词短语;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都属量词短语。
(二)功能类
1.名词性短语(体词性短语):指功能用法与体词相同,经常作主语、宾语的短语。
2.谓词性短语:指功能用法与谓词相同,经常作谓语的短语。谓词性短语又可分为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两类。
三、短语的分析
一般采用框式图解法,有两种:
A、分解法:从大到小逐层切分。
B、组合法:从小到大逐层组合。
四、多义短语
(一)多义短语的含义
单义短语:只有一个意义的短语。
多义短语:不只一个意义的短语。其实质是用相同的结构表示多种语义内容。
(二)多义短语产生的原因
1.语义原因
2.语法原因
(三)歧义的消除
1.增加词语
2.改变结构
3.变换语序。
4.替换词语。
第五节 句法成分
一、主语和谓语
(一)主语的构成材料
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陈述的对象,能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这种句子可叫名词性主语句。句首表示时间和处所的词语,作陈述对象时,作主语;如果动词前还有表示施事或受事的词语作为陈述对象时,作状语。
主语也可以幅度谓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动词、形容词、谓词性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这种句子叫谓词性主语句。
名词性主语后头的谓语在词性上不受限制;而谓词性主语的谓语却有限制,它总是由非动作性谓词(判断动词、形容词)充当。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
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由名词性词语
充当。谓语的作用是对主语进行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动词、形容词性词语作谓语通常用复杂的形式。
(三)主语的意义类型
1、施事主语
2、受事主语
3、当事主语
二、动语和宾语
(一)动语的构成材料
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
与主语一样,可分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谓词性词语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只能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语的后面。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
1、受事宾语
2、施事宾语
3、当事宾语:
三、定语
(一)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别
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作定语。
根据定语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可分为描写定语和限制性定语。
(二)多层定语
定中短语整体加上定语就可形成多层定语。如:大白鸡。
复杂定语(短语定语):我的同学的朋友。
四、状语
(一)状语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别
状语可由副词充当,还可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量词短语等充当。
状语可分为限制性和描写性两类。
(二)状语的语义指向
(三)多层状语
状中短语整体加上状语,就会形成多层状语。
五、补语
(一)补语的构成材料和类别
补语可由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和谓词性词语充当。由谓词性词语充当的补语,有的直接加在中心语之后,有的要用“得”字;由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充当的补语都是和中心语直接组合的。
补语可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状态补语、数量补语、趋向补语、时间处所补语、可能补语。
(二)补语的语义指向
(三)补语和宾语的区别
看关系。对象是宾语;程度结果是补语。
看词性。物量是宾语;动量是补语。
看变换方式。能变换成“把”字句是宾语,不是补语。
六、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短语、中补短语中的中心成分。分为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补语中心语三种。
七、独立语
句子中的某些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的别的的词语没有结构关
系,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独立语位置大都比较灵活,可出现在句首、句中、句末。
(一)插入语。
插入语的作用是使句子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
A.表示肯定或强调的语气
B.对事物的推测和估计
C.消息的来源
D.引起对方注意
E.表示总括性的意义
G.对语意的附带说明
(二)称呼语
用来称呼对方,引起注意。
(三)感叹语
表示感情的呼声。
(四)拟声语
模拟事物的声音,给人真实的感受,以加强表达效果。
第六节 单句
一、句类
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和作用分出来的。
(一)陈述句
(二)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提问的手段有:语调、疑问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疑问句分为四类: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
(三)祈使句
(四)感叹句
二、句型
句型是根据句子结构特点分出来的。
(一)主谓句
由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
1.动词谓语句
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
2.形容词谓语句
由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
3.名词谓语句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谓语句。
(二)非主谓句
由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单句,叫非主谓句。
1.动词性非主谓句
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由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3.名词性非主谓句
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4.叹词非主谓句
由叹词构成的非主谓句。
5.拟声词非主谓句。
由拟声词构成的非主谓句。
三、特殊句式
句型是根据全句特点分出来的上位类名,句式是根据句子的局部特点分出来的下位类名。
(一)主谓谓语句
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
A.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
B.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
C.大小主语有领属关系
D.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
E.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
(二)连谓句
1.含义
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连谓句。
2.特点
各连谓项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
(三)兼语句
1.含义
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语句。
2.兼语句与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区别:
A.顿处和加状语处不同。在第一个动词后,兼语句不能有停顿,不可加状语。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可以。
B.第一个动词的词性不同,支配对象不同。前者的动词有使令意义,支配的是人,不是一件事,而后者相反。
(四)双宾句
1.含义
谓语中心之后先后出现指人和事物两种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靠近谓语中心的宾语叫近宾语;远离谓语中心的宾语叫远宾语。
2.特点
A、动词要有“给出”“询问”“称说”等意义,大都表示“谁给谁什么”等意思。
B、近宾语一般指人,回答“谁”的问题;远宾语一般指物,回答“什么”的问题。
C、双宾语有的可变换为非双宾句同义句。
(五)“把”字句
1.含义
在谓语中心语前头用介词“把”或“将”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一种主谓句。
2.特点
(1)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或是动词的重叠式。
(2)“把”字的宾语一般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
(3)谓语动词一般都得有处置性,就是对受事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作谓语动词。
(4)“把” 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放在“把”前。
(六)“被”字句
1.含义
在在核心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者单用“被”的被动句,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
2.特点
A.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如果只用一个双音动词,前面就要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
B.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
C.能愿动词和表示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
(七)存现句
1.含义
表示某地存在、出现或消失了某人或物的一种句型。可表示成:处所词语+存现动词+人或物词语。
2.类型
存在句:表示某地存在某人或某物。
隐现句:表示某地出现或消失了某人或物。
四、变式句
(一)倒装句
1.主谓倒置
2.定语、状语后置
(二)省略句
1.对话省
2.因上文而省(包括承前省、蒙后省)
五、句子的变换
根据语用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甲句变成乙句,这叫句子的变换。它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方法来实现的。
(一)句类之间的变换
(二)句型之间的变换
六、单句小结
(一)不影响句型的因素
1.语气词的有无不影响句型。
2.倒装与否不影响句型。
3.省略与否不影响句型。
4.独立成分有无不影响句型。
(二)句子与短语的区别
句子是语言的运用单位,是动态单位;短语是造句备用单位,是静态单位。
1.句子有特定的语气、句调,可分陈述句、疑问句等。短语没有特定的语气、句调,没有陈述短语、疑问短语等。
2.句子、短语都有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八个配对成分,句子还有独立语成分,短语没有。
3.句子有成分倒装和省略,短语没有。
4.句子有表述性,短语没有。
第七节 复 句
一、复句概说
1.含义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结构上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
有的关联词语不仅能用在复句的分句间,也可用在单句内部的句法单位间。
二、复句类型
根据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复句可憎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内各分句间意义上平等,无主从之分;结构上没有封闭性,增加分句不增加层次。偏正复句各分句意义上有主有从,正句是主句,是句子的正意所在,偏句是从句,意义上从属于正句;结构上是封闭性的,增加分句增加层次。
(一)联合复句
联合复句分为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五小类。
1.并列复句
前后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有关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为平列关系和对举关系。
2.顺承复句
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3.解说复句
分句间有解释或说明、总分的关系。
4.选择复句
分句间具有选择关系的复句。分任选、限选和决选。
5.递进复句
后分句比前一分句意思更进一层。递进复句必须使用关联词语。可分为一般递进关系和衬托递进关系两类。
(二)偏正复句
有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小五类。
1.转折复句
后面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产意思说下去,而是突然转成同前面分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说法。可分为重转、轻转和弱转。
2.条件复句
两分句间有条件与结果关系的复句。可分为三类:充足条件、必要条件和无条件。
3.假设复句
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产生的结果。分为一致关系和相背关系。
4.因果复句
两分句间具有原因与结果关系的复句。可分说明因果关系和推论因果关系。
5.目的复句
分句间具有目的与行为关系的复句。可分两类:获得关系和避免关系。
三、紧缩句
(一)紧缩句的含义
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分句间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它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表现出复句的内容(组成部分间有意义关系),单句的形式组成部分间没有语音停顿)。
(二)紧缩句与单句、复句的区分
四、多重复句
(一)多重复句的含义
(二)多重复句的分析
第八节 语病
一、单句语病
(一)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4.中心语与修饰语(定、状、补)搭配不当
(二)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4.定语、状语残缺
(三)重复多余
(四)语序不当
(五)句式杂揉
(六)用词不当
三、复句语病
(一)分句间意义上缺乏必要的联系
(二)结构混乱、层次不清
(三)关联词语应用错误
1.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2.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
3.错用关联词语
4.滥用关联词语
5.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第六章 修 辞
1.了解:修辞的含义;修辞原则;意义的锤炼。
2.理解:各种辞格的含义与分类;句式的选择。
3.掌握:语音修辞、辞格的识别;易混淆辞格的区别。
具体知识点:
第一节 修辞的概述
一、“修辞”的含义
(1)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2)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3)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二、修辞原则
修辞最重要的原则是适应题旨情境的需要。所谓题旨情境,简单地说,是指交际的目的,交际的环境。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
三、修辞学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研究的开始。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一、意义的锤炼
(一)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力求准确、妥帖
(三)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
(四)力求色彩鲜明
二、声音的锤炼
(一)注意音节的整齐匀称
(二)注意声调平仄相间
(三)力求韵脚和谐
(四)讲求叠音自然
(五)讲求双声叠韵的配合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一、长句和短句
(一)长句
(二)短句
(三)长句化短
二、整句和散句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一)含义
主动句:主语是施事的句子。被动句:主语是受事的句子。
(二)被动句选用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用主动句的情况多。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必须使用被动句。
1.为了突出强调受事者、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说出或者不愿意说出,或者无从说出。
2.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为了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为了使叙述的重点突出,语意连贯,语气流畅,也宜用被动句。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第四节 辞格(一)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比喻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本体、喻体和喻词。本体指要说明的事物。喻体指用作比方的事物。喻词是指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一)比喻的基本类型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1.明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似的”等一类喻体的比喻。
2.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出现本体和喻体,本体同喻体用“是、成为、化、化成、当、当作”等喻词联系起来或者不用喻词的比喻。
常见有四种形式:
A、本体同喻体用“是、成为、化、化成、当、当作”等动词联系起来。
B、本体和喻体之间是并列关系。
C、本体与喻体之间是限定与被限定的关系。
D、本体与喻体之间是同位关系。
3.借喻
借喻是指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或本体不出现在本句),而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的比喻。
(二)比喻的灵活用法
比喻有各种灵活用法,根据喻词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1.没有喻词的比喻。
2.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
3.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三)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
1.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
2.比喻要贴切。
3.要注意思想感情。
4.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
二、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
(一)比拟的基本类型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二)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感情的流露,而感情又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
2.用来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样。
三、借代
人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
(一)借代的基本类型
1.特征、标志代本体
2.专名代泛名
3.具体代抽象
4.部分代整体
5.结果代原因
6.其它
(二)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四、拈连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又叫“顺拈”。
(一)拈连的基本类型
1.全式拈连
2.略式拈连
(二)拈连与比拟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具有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用于乙事物上。
区别:
比拟直接将适应于甲事物的词用于乙事物;
拈连却要先借本项过渡,然后才顺势把只适用于本项的词用于拈连项,即可以出现某一词语的环境和不可能出现这一词语的环境同时出现。
五、夸张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扩大或缩小事物的数量、特征、作用、程度等,这种辞格叫夸张。
(一)夸张的基本类型
1.扩大夸张
2.缩小夸张
3.超前夸张
(二)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言虚与情实的关系。
2.注意语体的适用性
第五节 辞格(二)
一、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
(一)双关的基本类型
1.谐音双关
利用音同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
2.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
(二)借喻与语义双关的不同
(1)借喻是以喻体代本体,说的是喻体,要表达的是本体,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 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
(2)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引发含蓄、幽默风趣的效果。
二、仿词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在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仿词是仿拟形式之一。仿词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仿造,因此仿词各被仿词往往同时出现。形式上既保持着与原有词语近似的特点,内容上又赋予新意。
(一)仿词的基本类型
1.音仿
换用音同或音近的语素仿造新词语。
2.义仿
换用反义或类义语素仿造新词语。
(二)运用仿词要注意的问题
1.仿词都是临时创造的,它的特定含义一定要清楚明白,特别是当被仿的词语不出现时。单用仿词要加引号,使人一目了然。
2.仿词须词语的结构形式相同,而文字和意义均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一定要有创新性。
三、反语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这种辞格叫反语,也叫“倒反”、“反话”。
(一)反语的基本类型
1.以正当反
2.以反当正
(二)运用反语要注意的问题
1.反语有对待敌人的,有对待同盟者的,也有对待自己队伍的,要区别对待,必须防止滥用。
2.运用反语应该力求鲜明,切忌含混。
四、婉曲
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词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辞格叫婉曲,也叫“婉转”。
(一)婉曲的基本类型
1.婉言
不直接说出本意,故意换一种含蓄的说法。
2.曲语
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通过与本意相关的事物来烘托本意。
(二)运用婉曲要注意的问题
1.婉曲话语,妙在含蓄委婉,而意在言外。
2.婉曲的真正含义一定要让人悟得出,理解得了,最终露出“庐山真面目”,不能使人误解或产生歧义。
第六节 辞格(三)
一、对偶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两个短讯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
(一)对偶的基本类型
1.正对
2.反对
3.串对
(二)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最能体现汉语的民族特点。中国古代的骈体文、律诗,要求严格,不仅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还要词性一致、平仄协调。现代的要求要宽些,只要字数相等、结构大致相似,声韵协调就可以了。
二、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辞格叫排比。
(一)排比的基本类型
1.句子排比
2.句法成分排比
(二)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A、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对偶只是两项的对称并列。
B、排比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字数必须相等。
C、排比常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力避字面的重复。
三、层递
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这各辞格叫层递。
(一)层递的基本类型
1.递升
2.递降
(二)层递与排比的区别
A、层递着眼于内容上具有等次性;排比主要着眼于内容上的平列性。
B、层递在结构上不强调相同工相似,往往不用相同的词语;排比在结构上必须相同或相似,往往要用相同的词语。
四、顶真
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
五、回环
(一)含义
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回环。
(二)回环与顶真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回环与顶真在头尾相连接这一点相同,因此就有一个区别问题:
区别:(1)从内容上看,顶真反映的是事物中的顺接或连接关系的,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顺连而下;回环是在词语相同的情况下巧妙地调遣,利用其不同语序形成回环往复的语音形式——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再从乙事物到甲事物。
(2)从形式上看,回环只关涉两项,顶真可以只有两项,也可以有多项;因此,回环在形式上具有封闭性,而项真在形式上则是开放的。
顶真:甲——乙,乙——丙,丙——丁,……
回环:甲——乙,乙——甲
第七节 辞格(四)
一、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
(一)对比的基本类型
1.两体对比
2.一体两面对比
(二)对比各对偶的区别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对称”。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从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对称、字数相等。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上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属辞格的兼属现象。
二、映衬
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
(一)映衬的基本类型
1.正衬
2.反衬
(二)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三、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一)反复的基本类型
1.连续反复
2.间隔反复
(二)反复与排比的区别
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从句式看是排比,从语句重复看是反复,这是两种辞格的综合运用。反复与排比的区别是:
A、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上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
B、反复的修辞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修辞作用是增强气势。
四、设问和反问
(一)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二)反问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表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主要作用是加强语气。
(三)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有明显的区别。
A、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B、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的思想。
第八节 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指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
二、辞格的兼用
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
三、辞格的套用
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分层组合,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三、考试方式
1、考试类别:闭卷考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核时量:90分钟
6、题目类型
(1)填空题(约20分)
(2)单选题(约20分)
(3)判断题(约10分)
(4)辨析题(约30分)
(5)简答题(约20分)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6.
以上就是有关"2021年湘南学院专升本《现代汉语》课程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湖南专升本考试大纲、招生计划人数、报考政策等情况欢迎继续关注湖南专升本社区(hun.zsbsq.com)!